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La Maison 梅笙法國餐廳















今兒個到了高雄的梅笙法國餐廳嘗鮮,對於常戲稱法國是心靈祖國的我來說,想在這兒偷一些法國味,自然是必要的。當然,料理是今天的主角,但是法國風格更是我此行的重點。

先來看看餐廳的外觀吧。顯然地,店家是將連棟的老式透天厝重新設計,但妙就妙在,店家並不賦予摩登新意,而是讓法國獨院獨宅的鄉村小屋上身。此話怎說,看看內裡的擺飾,家飾,通往二樓的綠色粉刷牆壁,貼滿照片營造家族味的牆面,放滿盆栽的窗台,粉嫩如瑪麗安東尼的衛生間,如果不向外看到四維三路,這兒簡直是電影裡那種上了年紀的鄉村氣質老婦人在家打毛線衣做派餅,等會兒就生爐火考餅的場景。難怪,這店家的名稱就取名 La Maison (法文,名詞:家)。

造訪時下著雨,法國人叫咖啡男孩(Garcon de cafe)台灣人叫服務生的熊男和猴男看見我踏進院子,就在門口一邊問"是梁先生嗎?"一邊伸手將雨傘接過,"讓我來收傘吧,您先請進"。


猴男將我領入座,拉開椅子,待我屁股放下四分之三的程度後,將椅子往前推,讓我剩下四分之一的屁股正好坐在龐碧度夫人風格的單人椅。

接過菜單,猴男先詢問今天想搭配礦泉水還是氣泡水,待猴男與熊男分批介紹後,也打定主意今兒個想嘗些什麼了。

點了兩道前菜,一道法國珠雞派,第一層綴以培根,第二層匯雜馬鈴薯泥,第三層佐以雞肉餡,第四層添加奶油與波菜泥,層層相疊,好一個法國版的三色蛋。

第二道前菜鮮蝦冷麵,以起司丁,馬鈴薯丁與酸豆,伴以川燙後又冷燙的黃麵與蝦丁,一個叉子就能入口的份量。

緊接而來的餐前湯,第一道是阿爾薩斯扁豆湯,頗有台灣蔬菜湯的口感,倒也與這兒鄉村感契合搭配著。第二道青花菜奶油濃湯,一球奶泡懶散的融化在綠湯上,煞是好看。

主菜登場之前,咖啡男孩先送來清口味用的百香果雪霜,連薄荷葉都一口吞下。

兩道主菜,先來的烤春雞就讓我嘴巴張大說不話了。在下井底之蛙,不識原來春雞是法國的家常菜(又一道很鄉村的菜!),以為春雞這名堂送來的就是一隻腿或一張排,見了眼前才知,原來所謂的春雞,是指雞齡半大不小的全雞加以烹調。如果不是在法國餐廳,這道菜應該就是手扒雞了,哈哈。

烤羊小排隨後上場,三塊紮實的排肉陳列起來,特別好看。我特別用手指沾了鹽巴,用指尖輕搓鹽粒使之灑落在羊排上,味道融合的相得益彰。

兩道主菜的隨盤配菜都是洋蔥炒培根,尖竹筍和花椰菜。至於這是法國人的佐菜還是因地制宜食材的台灣作法,就讓美食家打個分數。

甜點則以拼盤上場,有瑪卡龍,甜莓糖,時令鮮果,瑪德蓮。最後,以花茶與咖啡讓用餐回憶餘韻繚繞。

La Masion共有兩層樓,總接待客數約三十多人,用餐這一天,從十二點入座到二點半離開,連同我共三組客人共六人,讓這家餐廳更像是私人的家庭聚會所了。於是乎,La Maison介於Bistro和Restaurant的調性,更顯有趣。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柯達大飯店:台北二館

選飯店就像挑衣服一樣,能挑到一套合身穿起來美觀大方、價格實惠的當屬幸運。唸書時只能挑佐丹奴與漢騰牌,換算成飯店(喔,不對,這兩牌子換算過來應該只有旅館等級),約莫是XX大旅社,配有電風扇吹涼,碎花磁磚的衛浴間,附加毛毯一件的內容。現在,買得起MUJI與G2000了,換算成飯店,大約就算是此次入住的柯達大飯店了。

此次北上是為了聽甄妮演唱會,因為中午就抵達台北,算一算,我還有五六個小時可供運用,但繁華的台北逛起來也挺累人,這念頭讓我前幾天就打定主意,我該選間飯店好好休息,用個晚餐後再閒情逸致的晃去聽演唱會。

而柯達會雀屏中選成為我入住的飯店,我首先看中的,是我能以實惠的價格(台北二店雅致客房NT$2838)住進附有DVD機、CD機和平板液晶電視螢幕的房間,好好的將我帶來的電影DVD看完。

我躺臥在雙人床上,讓四個酥骨枕頭包圍我頸部和背部。眼前的液晶螢幕是LG,用TECO牌的DVD放我帶來的恐怖片「天魔」(The Omen,夠恐怖,拍攝於1976年的經典恐怖片),無奈沒帶到CD,沒法嘗試PHILIPE牌的音響效果。柯達挺大方的,桌上送的小食就有五、六包,熱飲包則有四、五包。邊看電影邊啃零嘴剎是樂趣。

另一項大器還表現在免治馬桶;大器之外還有貼心,我發現柯達二館附有擦鞋布,這在其他飯店就少見了。算一算,這樣的價格有這樣的設備,實在是令人滿意了。

有時候,你花錢買了PRADA,穿上身的觸感說不定和G2000一樣呢。

The Definition of Diva



我喜歡看演唱會,尤其喜歡看Diva的演唱會,而在我心中的Diva通常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要會唱歌的偶像派,最好又是夠夢幻的歌手,像是松田聖子此流會扮偶像又能唱的;一種是要會唱歌的大姊頭,此流則以瑪丹娜和張惠妹為代表。綜觀這兩流,最大的特色就是歌喉之外舞台性也夠強,絕對的又「演」又 「唱」。

會去追星的場子,當然得是自己熟悉的歌手追起來才有味,如松田聖子和瑪丹娜,讓我心肝情願花錢去追。但也有些場子不是我熟悉的歌手,但我知道此人物的舞台性夠強,我也願意花少許錢(通常是指最遙遠的最便宜的票價區)去和她作朋友,例如濱崎步、張惠妹、陳綺貞等等。

但,有一種Diva是離你的年代非常遙遠,你甚至根本不認識她的歌,唯有在特殊機緣遷線下聽過一場後,你才知道,哇!什麼叫Diva!是那種唱了五十年站在台上依然控制全場的魔力的絕代Diva!

我何其有幸,拿到了甄妮畢業演唱會「愛Show,The Farewell World Tour」的入場券,坐在台北巨蛋和一萬四千名觀眾一起見證這位歌壇鐵娘子的告別演唱會,也為自己差點錯過認識一位絕代Diva而感到慶幸,最重要的是,若非這場演唱會,我還一直以為甄妮是香港女將;原來,甄妮是不折不扣的台灣女兒。

甄妮不是我的年代,但夠Diva的歌手一站上台,你馬上就知道在她的年代裡是多麼的叱吒風雲,是時代的Icon人物。

我對甄妮熟悉(其實也只能說是記得她唱過)的歌只有唯二兩首:「海上花」和「血染的風采」,在這場演唱會上,甄妮從六零年代的「郊道」揭開序幕,一路唱到 「愛情長跑」、「誓言」、「晴時多雲偶陣雨」……,最驚奇的是,八零年代在香港歌壇流行翻唱風,演唱會上甄妮也唱了多首翻自西洋和東洋的廣東歌,竟然有「Careless Whisper」的廣東版!!!

謝幕曲更是特別,將「明天會更好」和「We Are The World」混成一首歌,竟然和諧得不得了!一整個世界太平!!!

安可曲很好笑,甄妮開放點歌,我坐的那一區的聽眾特別想聽「奪標」,於是大家在觀眾席一起鼓譟「奪標奪標奪標………」,連電視界的王偉忠的姊姊就坐我隔壁,也跟我說數到三大家一起喊奪標。結果,甄妮宣布最後一首安可曲是…「My Way」,結果我那區大家笑一團,我們喊奪標她不唱,非得講英文歌名她才唱,哈哈哈。

這首演唱會也讓我大為驚奇:第一,這是台北巨蛋第一次開全場,因為甄妮是使用四面舞台,比五月天的鏡面舞台動用到的觀眾席還多,而且,一萬四千席全滿!

第二,大牌如甄妮,竟然不介意翻唱別人的歌,她在場子上唱了江蕙的近期的歌,唱了魯冰花,唱了明天會更好,唱了We Are The World,這點實在很好奇,通常大牌在自己的場子不都唱自己的歌嗎??最棒的是,甄妮唱別人的歌都唱出自己的味道,鐵肺歌女唱柔情歌一樣動容!

算一算,跑演唱會場子已經跑了瑪丹娜、松田聖子、濱崎步、張惠妹、陳綺貞五月天、Rain,不過都沒特別寫文紀念;我想,演唱會系列文章就先從歌齡跨越五個世代甄妮開始吧。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Vietnam Airlines VS. Air France on CDG route














對航空迷來說,能夠體驗各種機型的航程狀況,以及各家航空公司的專業服務,甚至從中比較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實在是每一趟飛行最吸引人之處。但是比較起地面上的交通運輸,飛機的票價高昂,而且在航空公司的考量下,不同的航線都配有特定的機型進行服務,實在很少有機會能夠利用一趟航程就能體驗多種的飛行服務。其實,還是有辦法在一趟旅程中就能搭乘到不同的機型與享受各國的機艙服務。真的有可能嗎?是的!隨著航空業者彼此的結盟合作,航空迷能夠透過共享班號(Code Share)這樣的政策而能省下多餘的機票錢,還可一次搭到各種機型,享受到各家航空公司的服務。聽來很吸引人吧?

此趟航程我所利用的航線為去程由胡志明市前往巴黎;回程從巴黎返回河內。由於台灣與越南之間的交通頻繁,且航程較短,因此本文以越南航空與法國航空的聯營航線(胡志明市-巴黎-河內)為例,為大家報導兩家公司所使用的機型、地勤與機艙服務,順便感受兩國的魅力與聯營政策對航空迷的吸引力。

聯營背景
越南與法國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即使越南今日已經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商業貿易在當時早已打下基礎。許多的越南移民固定往返於兩國之間,而越南豐沛的旅遊資源與投資環境同樣吸引大批的法國人前往觀光或考察。在這樣的背景下,越、法間的客貨運需求逐年成長,兩家國籍航空也開始尋求合作以創造雙贏局面。過去都是由越南航空與法國航空各自經營越、法間的航線,真正的聯營時機則是在2004年二月二十日,兩家公司正式簽署聯營協定,於同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正式以共享班號的方式雙向經營。

共享班號對兩家公司有什麼好處呢?以胡志明市到巴黎為例,越航從本身的每週四班加上法航的每週三班,就變成每天都有航班前往巴黎!再看巴黎到河內,法航每週兩班加上越航每週三班,對法航來說等於增加三個爭取客源的班次!這種合作模式不但為兩家公司創造更多的商業契機,還能節省企業成本。對於旅客來說,可供選擇的搭乘日期與起飛時段跟著變多。而對航空迷來說,可以趁此機會一次享受到兩款機型,還能感受東西方不同的機艙服務,真是身為航空迷的一大樂事!

從胡志明市到巴黎

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從台灣來的班機準時的在當地時間九點四十分降落在胡志明國際機場。我將在這兒等上十一個小時的轉機時間,才能銜接夜間起飛前往巴黎的越航VN533(即法航AF175)班機。

辦理轉機手續之後,我找到了越航的貴賓室。幸好有事先申請使用貴賓室,不然漫長的轉機時間還真難打發。貴賓室有自助式的食物吧,供應麵食、飲料調酒與新鮮水果。到了黃昏的時候,我甚至使用了淋浴設備,一洗等待轉機的疲憊。

胡志明機場並不算大,但登機檢查處背後就是一大片的落地窗,可以清楚的看到空橋與飛機。我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觀察一下,發現當天由胡志明飛回台北的長榮班機使用的是B747機型!這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因為通常此航線不會使用超過三百人座的機型。由於角度關係,看不出是否為客貨兩用機。如果是固定班表而非臨時調派,且用客運機,那可以想像台灣與越南間的客運需求量有多大了。

晚間十點開始進行登機手續,安全檢查執行得非常嚴格,乘客不分國籍都必須脫鞋檢查。這班VN533使用B777-200ER飛航,而這種暱稱為「三七」(Triple Seven)的機型也是越航目前最新,同時也是載客量最高的機種。走進機艙,不愧是越航的主力宣傳機種,內部的裝潢比起兩年前我搭乘的B767顯得更為舒服,而每個座椅都配有個人視聽系統。女空服身著暗紅色傳統服飾(ao dai),男空服則以白色長袖襯衫搭配黑色西裝褲,並配上黑色絲質鈕釦背心與一貫的紅色系領帶。我選擇的座位是逃生口旁的45C,純粹是想要更多的足部伸展空間,但這個位置也讓我能夠近距離的觀察空服員。

十一點零五分,飛機緩緩滑向跑道,幾分鐘後正式起飛,夜色與雲霧很快的籠罩整個胡志明市。由於是夜航,加上轉機時間過長,好好的享用一頓晚餐是我此刻最期盼的事情。我對越南航空的餐飲一向很有信心,不只是因為食材與中式料理相近,而且加熱之後還能保有美味。果然,我點的糖醋魚蒸飯讓我胃口大開,而甜點越式香蕉軟糕嘗起來鬆軟不膩,還能品味到濃郁的香蕉泥。

空服員收餐之後,我開始把玩視聽系統,雖然機上提供了最熱門的電影與多種音樂選擇,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座位上的操控按鈕偶爾出錯,無法執行該有的動作。還是睡個覺好了!越航的毛毯是我搭乘過的航空公司中非常欣賞的,顏色是幽雅的淡藍色,不但質地舒適,而且攤開來的面積可從胸口到達足部,很適合像我這樣身高179公分的旅客。我把小枕頭當作腰墊,向空服員再索取一個毛毯當枕頭時,她還是笑臉可掬的替我找到了多餘的毛毯。空服員熱忱的服務態度馬上扭轉了我對視聽系統的出錯印象。

昏昏沈沈的睡了幾小時,班機已經飛抵到歐陸上空,距離巴黎戴高樂機場還有兩個小時半左右。窗外的雲層已經出現變化,從深藍漸漸轉為淡藍,此時的巴黎還在睡夢中呢!而空服員也開始分送飲料,接著是早餐服務。我選了混合著香菇與魚塊做成的煎蛋,口中喝著香醇的咖啡,耳機傳來的是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這真是高空中的幸福進行曲啊!

班機開始進場動作時,此時就不能使用個人視聽系統。我盯著前方電視的即時影像(air show)看著進場畫面,先是一片褐黃的草地,很快的就是筆直的跑道,機身高度離跑道逐漸拉近,而累積在跑道上的輪胎擦痕更是清晰可見。我們完美的降落在戴高樂機場,當飛機停妥之後,時間為清晨六點十五分,比預定的時間早了半小時。這趟愉快的空中旅行就像越航的企業形象「金蓮盛開」一樣,我享受了貼心與專業並重的服務。這也讓我對回程所要搭乘的法國航空開始好奇起來,究竟萬里晴空上的法式風情是怎麼樣的呢?



從巴黎到河內
時間是中午十二點半,旅客開始在戴高樂2C航廈陸續等待登機。早就知道戴高樂機場的面積廣大,從一趟接駁巴士足足開了快十五分鐘,繞了好幾個航廈,才將我們載到法航AF152(即越航VN538)班次的所在位置可以得到驗證。就是這一架空中巴士A340-300,將要帶著各國旅客飛往河內。

筆者踏上登機階梯時近距離看著此架飛機,第一個想到的形容詞就是「修長」。不僅外觀如此,從最靠近機鼻的登機口望向機艙內部,感覺看起來就像一條無盡的道路持續延伸下去。筆者的位置是45B,從頭等艙、商務艙一路走到經濟艙,看著座位從大變小、從皮椅到毛絨椅,心情頓時波濤洶湧,多希望自己有天至少能搭乘法航享譽民航界的商務艙。雖然目前夢想尚未成真,但經濟艙同樣帶給我無限驚喜!座椅採用藍色系椅背套,搭配紅藍白色系的髮墊,讓經濟艙顯的活潑盎然。入座之後,原本以為這次不像搭乘越航能坐在逃生門邊,雙腳將會擁擠不堪,沒想到我一路上還是安安穩穩的!制服設計來說,男空服身著短袖襯衫,女空服方面就筆者所見共有三種深藍色套裝,第一種為鑲白領白袖口、第二種為全藍兩件式設計、第三種為披上領巾。

班機於兩點零五分駛入跑道起飛,半小時左右之後組員開始分送簡易過夜包以及飲料服務。主餐可選烤雞肉或豆豉魚塊飯。筆者吃的是米飯,沒想到在高空中還能享受熟悉的米食,實在是令人感動。

這班飛機上的孩童乘客顯然很多,空服員會主動提供玩具組。此外,我注意到無成人陪伴的越南孩童甚多,越籍空譯員會不時的看看小乘客有什麼需求。空譯員的角色在此班航程中除了廣播、協助表格填寫之外,最大的角色便是擔任溝通的橋樑。例如,有位越南老先生不擅英、法語,法籍空服員便會請求空譯員的支援,而空譯員在航程中也會特別注意該名乘客的需求。

返回越南的班機比去程所需時間還短,這趟飛行共計十一小時三十分。當班機飛行在越南北部山區時,座艙長廣播請乘客豎直椅背準備降落。清晨六點五十五分,班機準時抵達河內國際機場。乘客陸續步出機艙,法籍空服員請我身旁的越南小弟留步,因為他年僅十四歲,空服員會陪同出關。聽這小弟說,他父母並沒有申請藍色星球服務(planète bleue,法航為無成人陪同的孩童設計的服務,需事前申請),但空服員注意到他的狀況。由此可見法航的服務非常細心呢!法國航空的企業標語是「讓空中成為地球上最好的地方」,經過這一次的飛行,我相信法航已經做到了!

看完兩段航程的精彩報導,是不是很想知道究竟有什麼相同或相異之處呢?筆者歸納了機型與服務兩大重點,為讀者分析越航與法航在聯營航線上各自施展的魅力!

使用機型
先來看看讀者最感興趣的機型介紹,越航採用波音777-200ER往返越、法航線,此款機型是越航目前載客量最大的。事實上,越航目前現有的「三七」客機有兩種區別,一種是B777-26KER,座位數是338席(二艙等,商務艙32席、經濟艙302席);另一種是B777-2Q8ER,座位數307席(三艙等,商務艙25席、豪華經濟艙54席、經濟艙228席),筆者所搭乘的就是這一款。過去越航使用B767營運巴黎航點的時候,座位數為221席,且中停杜拜。改用三七客機後,不但載客數增加了86席,而且是直飛歐洲。

在座位配置方面,商務艙為2-3-2,豪華經濟艙與經濟艙同樣都是3-3-3的佈局。這樣的分配就B777-200來說算是人性化的設計了,就筆者所知,有些亞洲籍的航空公司甚至有3-4-3的分配,可想而知會多擁擠了。再來看座椅舒適度,雖然筆者沒有測量寬度,但兩肘與肩膀在十二個小時的飛行後沒有任何不適。座椅的用色搭配橄欖綠讓機艙顯得充滿溫馨的感覺。尤其是淡藍色的毛毯更是亮眼的配色。

法航則是使用空中巴士A340-300飛航越南,而此機隊又區分為252席與272席兩種。筆者搭乘的是252席的機型,頭等艙(6席)與商務艙(42席)的座位皆為2-2-2配置,經濟艙(204席)則是以2-4-2分佈。這樣的設計就如同空中巴士推出A340時所訴求的讓靠窗旅客在進出走道時更為便利,以避免打擾鄰座乘客。法航將經濟艙定名為「節奏」(tempo),座椅用色的確也很符合這種律動感:運用藍色作為座椅主色,搭配亮橘色的毛毯與枕頭作為搭配色,不但不突兀,反而讓旅客有視覺上的刺激,是很成功的作法。

餐飲
餐飲往往是旅客對一家航空公司的重要印象來源,現在就來看看兩家分別代表東、西方飲食文化的航空公司,在越法航線上為旅客端出什麼菜色!

先從基本的菜單設計來看,越航經濟艙的菜單是一份四頁,分別以三種語言(越、法、英)介紹提供於胡志明-巴黎-胡志明 / 河內往返的晚餐、早餐與午餐。封面設計是淡雅的水墨畫,很有中國繪畫中的「留白」意象。法航經濟艙則是以一張簡單的對開折頁做為菜單,同樣也有三種語言說明。封面以實物攝影為底,內裡只介紹一次餐點的內容,並無早餐介紹。最特別之處是封底,是將版面提供給貨運公司作廣告。

再來看看兩家的主餐,當天越航往巴黎的晚餐有糖醋魚塊飯和豬排蛋黃麵兩種主菜,就我所點的餐再比對鄰座乘客的餐,雖然蛋黃麵比較偏向於西式料理,但基本上兩種主菜還是屬於東方式的味道。從菜單說明來看,無論是豬肉還是蔬菜均有註明為中式風味(Chinese Style),比較能夠感受越南味的大概就是沾有酸酸甜甜魚露的越式沙拉,以及甜點香蕉軟糕。在返回胡志明市的午餐,則請戴高樂機場的空廚設計了勃艮地牛肉作為主菜之一,這就是典型的西式料理了。

法航往河內的午餐,當天的選擇有馬鈴薯烤雞肉和豆豉魚塊飯,很明顯的一東一西式的選擇。可惜送餐時沒有雞肉了,後半段的旅客都只能選魚塊飯,我沒機會比較兩種菜色。法航的飲料服務對於不常以酒配餐的東方旅客來說是個新奇的體驗,我選了魚肉,想喝點酒入味,順便看看以酒聞名的法國在天空是否依然享有盛名。不似越航是以空服員來回探詢斟酒,法航空服員則是直接提供一瓶裝的白酒,讓旅客在進餐時自行添加。雖然只是迷你瓶裝,但直接給你一瓶酒的「豪氣」就夠令人印象深刻了。

長程線通常通常會供應兩餐,如果用過正餐還吃不飽,兩家公司同樣都提供泡麵與三明治當宵夜。而法航更提供哈根達司牌的冰棒,可是數量有限,往往供不應求。早餐部分差異很大,法航只有一種選擇,一律都是起司、火腿配麵包。幸好還有熱咖啡,不然只有冷盤料理當早餐對東方乘客來說還真是不習慣,筆者鄰座的越南乘客大概都以越南河粉當早餐,他就顯得沒多大胃口。相對來說,越航則提供兩種選擇,而且都是熱食,很符合亞洲旅客的習慣。

機艙服務
雖然現今各主要航空公司的歐亞線服務流程都大同小異,但從細微處還是可以各見巧思。現在就從踏進機艙開始,看看越航與法航帶給我們什麼驚喜。

先聽聽登機音樂吧!越航是選播西洋抒情歌來迎賓,夜間登機時聽到席玲迪翁的情歌感覺還蠻舒服的。法航在音樂方面非常具有巧思,因為其登機音樂可是特別聘請作曲家為法航量身訂作的!今年七月份的法航機艙雜誌並專文介紹了該名作曲者及其創作理念。我注意聆聽登機曲的風格,是將現在很流行的沙發音樂與新世紀音樂兩者融合在一起,初聽時很慵懶,但接著會有動感的氣氛。

旅客就坐後,越航空服員逐一遞送溫毛巾並推送書報車。法航則無此兩項流程。由於是長程線,即使是經濟艙還是可以取得簡易過夜用品。越航是由空服員發送,法航是一人一份迷你過夜包(travel kit),內有耳機、耳塞、眼罩等物品,雖然都是基本用品但很讓經濟艙旅客倍感窩心。越航的毛毯無論在長度與材質都很討喜,法航毛毯則用色鮮豔,並會繡上大大的法航字樣。

用餐之後,洗手間常常是大排長龍。先來看看越航的廁所,內有鮮花妝點,更有乳液、化妝水與古龍水,以及衛生棉、刮鬍刀與簡易牙刷供旅客使用,是非常貼心的如廁空間。法航廁所實施極簡主義,洗手台上有一瓶洗手乳。

娛樂設備早已成為航空公司致力提升的機艙服務之一,新購機如果沒有加裝視聽系統,就好像差人一等。越航與法航在越法航線所使用的機型都配有個人電視,而提供的內容便是各顯神通囉!越航將視聽指南與機艙雜誌分開,讓旅客可以按圖索引。法航則是將播映節目列表於機艙雜誌後頁。內容方面,由於法航航點較多,為了服務眾多國籍的旅客,因此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比越航多,例如非洲音樂頻道對筆者而言就很新奇。電影頻道則是不分軒輊,播映的都是最熱門的電影。越航特殊之處則是加裝了空中秀(air show)頻道,讓旅客可以欣賞極具臨場感的起飛與降落,而法航此次航程雖有此頻道,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雖然兩家的視聽系統都很對旅客的味,但是筆者座位上的娛樂系統都會「秀斗」,越航是按鈕失效;法航是唱片跳針,只剩東洋頻道可聽,結果一路上都是宇多田、濱崎步…。

長程線最需要水分補充了,越航會在空廚先準備好果汁與礦泉水之外,也會不定時的在走道上分送果汁。法航則是在逃生門擺上飲料車當作簡易酒吧,提供自助式服務。

空服員
能夠遇上專業又熱忱的空服員是影響飛行是否舒適的關鍵之一,筆者很幸運的在來回航程中都能夠享受兩家公司的貼心服務。就此次航程筆者所接觸的機組人員來說,越航的空服員的服務風格屬於溫柔敦厚,是內蘊的;法航屬於開朗熱情,是外放的。

以迎賓帶位來說,越航組員善用淺淺微笑向乘客示意,用眼神探詢你是否需要帶位。法航組員則慣用大角度的笑容,且用語言來強調他們的待客之道,例如不管你是否需要帶位,都先給乘客一聲「你好」(Bonjour),如果看你眼睛在瞄座位編號時,就會走過來看你的登機證。

筆者個人研判,文化差異與語言慣性讓兩國空服員有不同的服務表情。就以打招呼來說,越航組員的淺淺笑容通常是看到雙唇拉成一條線,因此看不太到門牙。若從法語的‘Bonjour’ (你好)來看法航組員的笑容,其結尾音 ‘-jour’必須將雙唇向左右拉,這樣一來便會牽動嘴角肌肉,笑容面積也就跟著拉大。再看 “Merci” (謝謝),其結尾音 ‘-ci’更是得將嘴角拉到極致!

在法航班機上,有一位個人特色非常鮮明的空服員服務於筆者的座位區,由於她的服務態度是筆者過去所搭乘的外籍航空未曾遇過的,也打破許多人以為歐籍空服員對亞洲旅客冷冰冰的刻板印象。迎賓時她非常主動的解釋我的座位,送餐時喜歡與乘客聊天,例如我前座的旅客只要礦泉水,她會開玩笑的說「只要水嗎?不來點紅酒、白酒?這樣配很好喝的」;我用法語點了咖啡,她說「你會說法語囉?不錯喔,很好聽喔」,我表示只會一點點兒,她說「一點點兒?很棒很棒,會說一點點兒法語」。這種互動在筆者多次的飛行經驗來說是很新鮮的。但是,當主菜只剩一種選擇時,她又完全只用法語對所有乘客解釋,筆者還來不及意會,她就已經直接將餐盤擺在面前了。更鮮的是送早餐時,她帶著框架眼鏡服務;準備落地時,廚房更傳來她和同事聊天時停不住的笑聲。簡單來說,該名空服員帶給筆者的感覺是「我放鬆,但是我依然專業」。

說到專業訓練,從一些細微處可以看出兩家組員都非常細心且訓練有素。例如在登機時,越航空服員看筆者將肩背式的攝影背包放在座位下,便提醒我必須先放在置物箱,飛行平穩後才可取出。雖然自己覺得這個體積甚小的攝影包可以放在座位下,但我非常喜歡她的專業堅持與和善的態度,因此二話不說馬上配合她。回程時,筆者先向法航空服員打聲招呼,表示想在航程中使用數位相機,他回答除了起飛與降落外可以使用,但是請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去向機長報備。滑向跑道時,該名空服員過來向我轉達已獲得機長的許可。沒想到他還記得我的請求!

外語服務上,越航並未配置空中翻譯員,重要廣播都是由會法語的空服員進行法語廣播;法航則配有越語空譯員,身著鵝黃套裝以示區別。法航這幾年積極拓展亞洲市場,在空中雜誌特別專文說明該公司的「亞洲政策」,包括航班增加,招募多名日籍空服員與亞洲籍的空譯員,設計多款亞洲菜單等等。

若以花來比喻,越航組員就好比其企業形像「蓮花」一般優雅有禮;法航組員就像太陽花一樣要讓乘客感受到最熱情的服務。


善用聯營,充實旅程
看完了此次的航線特報,是否感受到兩個國家的服務文化與兩款飛機的魅力?事實上,台、越段同樣是由中華航空與越南航空合作聯營,若加上台越航段,我這趟旅程還搭乘了A320與B738兩款飛機!現今國籍航空也與眾多外籍航空進行聯營航線,讀者可以善用航線,不但在高空有國籍航空提供家鄉的味道,還能體驗外籍航空的風格,而且搭乘不同的機型,實在是一舉兩得!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Vietnam Airlines VS. Eva Air on Cambodia route










近來柬普寨的旅遊市場蓬勃興盛,在吳哥神廟的加持下,每年造訪柬國的遊客川流不息,連帶讓航空公司致力耕耘台柬航班,天空也因各家航空公司相繼投入而增色不少。由於台柬航線擁有極高的發展潛力,國籍航空和外籍航空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在該航線上,再創中南半島藍海策略。為了一探不同航空公司在台柬航線的服務,本次的航線特報,筆者選搭越南航空由高雄出發,經胡志明市前往暹粒;回程則搭乘長榮航空由金邊直航台北。一個國度,兩個城市,兩家在市場上各自獨領風騷的航空公司,為航空迷在台柬航線上帶來不同的飛行樂趣。

● 越南航空
越南航空一向以飛行中南半島的專家身份引以自豪,尤其台灣的旅客可以經越南前往柬普寨的金邊和暹粒南北兩大城雙向進出,國籍航空卻只能選擇單點進出,對許多人來說更是有莫大的吸引力。雖然必須在越南轉機,但對民航迷來說,卻是一次搭乘至少兩種機型的機會。怎麼說呢?原來,若旅客是從台北前往金邊的話,第一段台北胡志明段是空中巴士A333機型(最高載客量320人);高雄出發則高雄胡志明段是A321(最高載客量184人),於胡志明市依轉機時間不同再銜接福克F70、AT7、A320或A321前往金邊和暹粒。筆者此次的行程是高雄經胡志明前往暹粒,雖然搭乘的機種皆為空中巴士,但兩趟航程卻有不同的感受,機艙氣氛也大不相同。

從高雄出發的越航班機,一向是一天一班,而且是七點半起飛的早班機,因此,筆者在六點就抵達機場進行報到。當天在越航櫃臺,還見到高雄辦事處的越籍主管,親自到機場為貴賓送機。筆者觀察,高雄胡志明航線在越太航空退出南部市場,改走越南廉價航空路線後,越航可說是穩坐一哥寶座;雖然有同屬長榮集團的立榮航空專營高雄河內航線,但彼此市場區隔,一起把南台灣與越南航線的市場做大。前幾年航空市場曾傳出越航有意開闢高雄至河內航線,但因為種種因素而未有行動,或許在北越日漸蓬勃的情形下,越航飛航高雄河內航線的機會將會大增。

七點整,準時開放登機,此班機是3-3座位設計,進入機艙首先見到這班越航共有五位女空服身著豔紅的傳統長衫迎賓,還有二位男空服在機尾段帶位。放眼望去,乘客組合以兩大類為主:返鄉越人與商務客。筆者還看見越航高越籍主管上機,在商務艙招呼一位重要貴賓後才下機。七點三十分準時關艙後,飛機於七點五十分起飛。這段航班供應台式香菇肉燥飯和西式義大利空心麵兩種早餐,空服員殷勤的服務讓人印象深刻,雖然飛行時間只有三小時,但組員還是多走一次飲料服務,還大方贈送尚未拆封的雜誌呢。

很快的,班機於當地時間九點四十分抵達胡志明市,旅客將在此等待二小時,銜接十一點四十分前往暹粒的班機。胡志明機場並不大,很快就能逛完。十一點,旅客開始辦理登機檢查,從排隊的人潮來看,這飛往柬普寨的班機和台越航班有明顯的差異,進入機艙之後,這種感覺更明顯。

原來,班機上歐美人士佔了三分之二以上,儼然就是西方人士的度假班機。此外,這般航段使用全新的A320,可以搭載192名乘客,筆者從哪發現這是新機呢?從機艙內的電視是中央控制系統得知的,因為越航早期的A320班機並未加裝頂部電視!此時,電視螢幕亮出越航空姐的招牌笑容,不過這空姐大有來頭,聽越航辦事處表示,她是某年的「越南小姐」冠軍,越航找她來當代言人,此姝在越南的名聲有如為華航代言的林志玲一樣響亮!既然新機裝電視,當然就是以錄影帶演出逃生設備。班機準時在十一點四十分離開空橋,一小時後就抵達暹粒國際機場了。由於飛行時間短,因此越航只準備了冷藏三明治和柳橙汁等簡單點心。

體驗過越航的中南半島航線服務後,筆者回程轉搭長榮航空BR268班機,由金邊返回台北。由於是國籍航空緣故,不必經由第三地轉機,大幅減少了整趟行程的時間。



● 長榮航空
該班機表定起飛時間為下午三點三十分,旅客在二點五十分就可以登機了。長榮使用配有二艙等的MD90飛航台北金邊航段,座位配置是3-2分佈,最高載客數為152位,最高巡航高度為35,000FT。

從空橋走進艙門,視覺與聽覺都讓筆者留下深刻印象。首先,迎賓曲是交響樂,筆者經詢問空服員得知是由長榮交響樂灌錄的專輯而來的(註:長榮已於六月起更新機艙迎賓音樂,現由「美好台灣 Ilha Formosa」組曲作為迎賓曲);視覺方面,機艙以「長榮綠」基調,從各艙等的淡綠,到餐車和餐盤的深綠,再再令人對長榮的企業識別留下印象。在各項與乘客相關的設備中,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長榮在毛毯的大手筆投資,無論是長度、寬度或厚度,都是國籍航空少有的水準。

餐點方面,該航班提供兩種餐點選擇,一種是義大利麵條餐,一種是馬鈴薯燉肉餐。筆者選擇馬鈴薯燉肉餐,打開餐盒一看果然豐盛,醬紅肉汁淋滿嫩白的馬鈴薯,搭配得宜,看來秀色可餐。親自咬上一口燉肉,感覺軟硬適中,少了一般烤箱食物的奇怪咬勁。附餐的沙拉與甜點同樣令人胃口大開。不知是否燉肉餐口碑傳得太快還是配量太少,筆者見到空服員不斷對點不到該餐的乘客連連抱歉。

美食之外,筆者還對這段航班的服務給予極佳好評,由於是短程航班,送餐服務緊湊,正好可從服務是否細心見端倪。例如,即使有乘客好奇心很重,想先知道每道餐點的內容再點,筆者就見到空服員不厭其煩的對乘客再三解釋。送酒服務也很有效率,除了被動的等乘客招呼,本身還會主動詢問乘客需求。筆者對這班空服員中,對座艙長以身作則的工作態度大表讚賞,事實上,該名座艙長是服務最勤快、應對EQ最高的組員,在收餐這樣繁忙的情況下,還一直保持笑容。筆者要自行將所有雜物集中在餐盤以利組員收拾,她還客氣的表示讓她來服務即可。

吃完空中美饌後,筆者開始把玩各項設備。機上娛樂系統由於是短程航線的緣故,音樂與電影的選擇性不多,但也能為航程帶來不少繽紛時光。置放在座位前的機艙雜誌提供不少飛航情報,不過,最讓人眼睛一亮的,還是長榮強打的機上購物指南專刊。這份專刊頁數極具份量,販售的商品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從最典型的化妝品到長榮強打的凱蒂貓商品以及各種形象物品,這本專刊應有盡有。筆者還特別去看了長榮MD90機型的廁所,打掃整潔之餘,還擺上乳液和芳香劑等物品,頗為貼心,這點越航就比不上了。這班航機在客源組成方面,以柬僑最多,約佔二分之一,他們大多是要銜接夜間長榮從台北飛往美國的轉機客;其次是同樣要在台北轉機返國的歐美人士,還有台灣籍的旅行團與散客。


● 綜合比較
從台灣前往柬普寨來看,越航和長榮各擅所長,各有吸引航空迷的利基。首先來看航段,搭乘越航雖然需要轉機,但越航的優勢在於同時照顧到南部和北部乘客,讓南部乘客不必千里迢迢趕去桃園國際機場,這是長榮所不及的。而且對航空迷來說,轉機有時是一種福氣呢。不過,商務客大概就偏好長榮可以從台北直飛柬國的服務了。

再以機型來看,搭越航到金邊可搭到空中巴士和福克或者ATR等不同家製造商的機型,這也就是所謂航空迷的福氣了;若搭長榮,則是由麥道公司出品的機型。有趣的是,雖然兩家都是以單走道機型經營台柬天空,但座位設計對筆者這樣身高一七八的人來說,坐起來卻不感壓迫,以短程航班來看,算是令人驚喜。

隨著台灣和柬普寨的經貿往來益加繁榮,未來台柬之間的航線增班也明顯樂觀,說不定,日後還會有更多的航空公司投入從台灣直飛暹粒的班機呢。依筆者實際搭乘經驗後,有不少的歐美旅客和柬僑會以台北為中繼站,轉機前往柬普寨;而外商航空如越南航空,則為台籍旅客提供另一種選擇。無論是本國或外籍航空,票價與服務上的良性競爭,相信都能讓旅客在欣賞吳哥之美外,也將有一段難忘的空中旅行。

China Airlines TPE---KIX report





日本航線一向是國籍航空必爭之地,從過去只以大都會為主要航點,到現在日本島上的旅遊勝地幾乎都有包機從台灣起飛,可見日本市場的白熱化競爭。為了爭取更多往返台日的商務與旅遊客,國籍航空莫不積極突破現有格局,就是希望在台日航線上佔有一席之地。中華航空自今年七月起,重新開闢台北大阪之間的航線,就是一次引人注目的焦點。為了復航大阪拉抬聲勢,華航進行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無論是以套裝旅遊促銷大阪行,或是進行各種獎勵活動,都讓大家注意到華航重新經營大阪航線的用心。筆者此次的航線特報即以此航線,帶讀者體驗華航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大阪航線帶給乘客不一樣的感受。




廣體客機
舒適快意

由台北前往大阪的CI156班機表定起飛時間是上午八點二十五分,旅客由第二航廈辦理報到手續。由於提早到了機場,筆者辦理出關手續後,便悠哉的在航廈內逛起來,隔著玻璃窗欣賞華航在第二航廈一字排開的機隊,也在D22登機門的玻璃窗瞧見了將要啟程前往大阪的空中巴士A330機型。等到開放旅客登機時,筆者帶著好奇興奮,一探這架肩負復航使命的廣體客機。

一踏進機艙,帶給乘客第一印象的便是濃濃的華航風情:映入眼前的是怡然清爽的淡藍色整體設計,從座椅塗裝到地毯圖樣,皆以藍色為主視覺,再以精緻的布料車邊讓乘客感受到細心與用心,就連毛毯也以高雅的淡紫色為主色,和「華航藍」相得益彰。掛在牆板上的畫,則以現代畫風格的素描為主,整個機艙氣氛既有東方韻調也有摩登風味。此段航班的座位劃在27J,正好是逃生門邊的位置,由於身高關係,筆者一向偏好可以自由舒展雙腿的位置,但此次特意選擇的區位,讓我在舒適之外,有機會見到華航在空服員訓練上的用心。此班航段服務27J一帶區域的是一位日籍空服員小谷真依子(Kotani Maiko)小姐,她看我低頭看登機證的座位號碼,就已經主動過來詢問,更直接將我領到座位處。待我一座定,她便拿起「安全門旁旅客協助說明」,以日式的半蹲禮儀在我身旁,用我可以理解的華語,面帶微笑一字一字的請我閱讀說明卡上的內容。即使我知道這是每位坐在安全門旁旅客應有的責任,可是小谷小姐的專業素養讓我印象深刻,因為,筆者在過去每次選擇安全門旁的座位時,並不是每家航空公司的空服員都會注意這道細節。也許每家公司的標準流程不一,也許有些公司是將說明卡放在安全門的側袋裡讓旅客自己發現去閱讀,因此小谷小姐主動且親切專業的態度讓我不禁欣賞起華航對空服員的訓練要求。

關艙後約末十分鐘左右,CI156開始緩緩駛離閘門,向跑道前進,這一段過程到跑道前等待塔台通知與機長通知組員準備起飛,約有十五分鐘,而我們的班機在機長對組員的術語廣播下,正式起飛前往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由於是早班機,便利用等待用餐服務的空檔小睡片刻,而我也因此愛上了華航A330的座椅。因為,即使筆者選搭是經濟艙,但座椅選配的可調式頭靠墊讓經濟艙有了加值感。只要將頭靠墊隨意上下調整,旅客的頭怎麼晃動,都能減輕機上休憩時頸部的不舒適感,以往習慣帶著充器式頭靠墊上機補眠,現在倒是愛上了這種頭靠墊的座位。

小睡約十五分鐘左右,空服員陸續推著餐車進行早餐服務。此次航機共有雞肉飯和義大利管麵可供選擇,我點了以青江菜點綴的雞丁飯,搭配蝦仁韭菜沙拉和麵包,以早餐來說,算是豐富的一餐。筆者習慣在正餐之後來杯咖啡,座艙長黃家美在百忙中仍記得我的請求,沒多久就送上香醇咖啡,還貼心的詢問是否續杯。在咖啡香中,我開始把玩華航的機上娛樂系統「Fantasy Sky」,對這套隨選娛樂系統與豐富的節目內容給予極佳評價,至少,這次不像筆者過去搭乘其他的航空公司,娛樂系統常常當機。享用國籍航空的機上娛樂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少了語言隔閡,我在航班上看了國內未上映的法國片「Quatre Etoiles」,還在中文簡介下點選越南人氣歌手My Tam的專輯,在高空嘗試平日少有的音樂體驗。

飛行一個小時多後,約莫台灣時間十點四十五分時,機長廣播準備降落。我將手錶時間切換至大阪時間,將音樂頻道切換至古典樂台,從約夏貝爾聽到霍洛維茲,在琴弦聲中等待降落。當地時間十一點五十分,CI156降落在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這一趟飛航有了專業的空服員與舒適的機內軟硬體設備,讓筆者的大阪之行有了完美的開始。



志玲相伴,浪漫空中戀曲

返回台北的CI157班機,表訂大阪時間下午一點二十五分起飛,客滿的機艙看得出華航在復航大阪航線上投注的心力。而CI157在親切的機艙服務與軟硬體設備之外,更多了一位美麗大使:林志玲。

自從林志玲擔任華航的形象代言人後,著實引起不少話題,由大阪返回台北的航班上,筆者就見識了林志玲為華航空中精品代言的廣告。這支廣告片以短劇形式呈現,內容講述林志玲和異國男子在街頭擦撞,化妝包裡的精品不小心遺落街頭,被男子拾起。在返台的班機上,恰巧又與這位紳士同機。男子依然記得美人的倩影,在機上買了同款的精品託空服員交給她。林志玲驚訝遺失的精品在華航班機出現,回頭感謝這位男子,兩人的眼神在萬呎高空再一次接觸,字幕也隨即打出「Experience Passion In The Sky」,藉著浪漫的劇情推銷華航空中精品。果不其然,這班航機購買機上免稅品的旅客比CI156踴躍,不知是旅客的民族性使然,還是林志玲的魔力太大,就是此趟飛行的有趣花絮了。

林志玲的魅力與民航機結合的確有趣,但對航空迷來說,另一種更大的樂趣則是在飛航時觀察機組員的一舉一動。筆者自己就在CI157上,從聽組員之間的機艙廣播中發掘不少趣味。此班航程,筆者就是聽了座艙長廣播了一聲「ten thousand feet」,又見到坐在jump seat的空服員立即起身工作,便臆測這個數值是一個允許空服員進行某項標準流程的指令,事後詢問空服員也獲得證實。

回程的午餐共有日式雞肉飯和義大利麵兩種選擇,和去程相比,顯得大同小異,還好空服員為我調配的伏特加調酒為這頓午餐帶來一些變化。台灣時間下午三點,班機離中正機場越來越近,隨著機艙外的空中影像設備,旅客跟著機長完成一趟完美的降落。三點二十分左右,CI157停靠空橋,這一趟空中旅行圓滿結束。專業的空勤組員、優異的機艙服務與人性化的軟硬體設備,這些主客觀條件都讓旅客對華航更具信心,也相信會為華航的大阪航線帶來更多的客源與正面評價。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Penelope Cruz in Broken Embraces (Los abrazos rotos)



導演進入房間,準備面試小潘潘,小潘潘剎那間回頭,波浪捲的髮絲揚起,
美人回眸一笑,阿莫多瓦近距離的特寫,讓整個銀幕充斥著小潘潘的明眸皓齒。
這不就是女演員魅力的極致展現?

還有一幕,小潘潘回到製片家中,製片正好在看著投影幕上另一個小潘潘,兩個小潘潘在畫面上唱雙簧。

另一個心碎的一幕,在盲導演用雙手感應電視營幕上的粗粒子,螢幕裡,小潘潘和導演正在接吻,下一秒,就是兩人天人永隔(他倆的車被來車衝撞)

還有更多女演員的風華,則由小潘潘試戴各種假髮。那一顰一笑.........

小潘潘在戲裡最棒的演出,就是阿莫多瓦看出了她堅強蠻抗的本質。
所以,表面上看這部片,小潘潘似乎是紅顏美人多薄命,但是小潘潘在戲裡愛上了她真正愛的人,不惜想要抗爭從製片金主家出走,這骨子裡,似乎是小潘潘/紅顏美女對抗爭的展現。

-------------------------------------

晚上九點,放映室螢幕裡出現小潘潘在"破碎的擁抱"幾張著名的臉。散場。蓓蕾在座位上想著女演員的魅力,想著自己出國念電影的夢。在演職員表跑馬燈中若有所思。想著演戲,想著電影。
終場,場燈亮。蓓蕾走出放映室。

今晚是馬克值班。蓓蕾在出國念電影前天天報到看電影,今晚是第一次和馬克擦身,但彼此沒正眼對上。或許是長相毫不起眼的關係?五短身材的關係?

熄燈,關門。馬克搭捷運回家。明天,嶄新的一天,馬克又將沿著河岸步行上班,繼續放電影。

---------------------------------------

迷離迷情的電影自白:《破碎的擁抱》

文/但唐謨


西班牙女星潘妮洛普克魯茲儼然已經取代了卡門莫拉,成為導演阿莫多瓦的「最愛」。他
的前作《玩美女人》的海報就是潘妮洛普克魯茲一張超美的大頭照,而這部《破碎的擁抱
》儘管主戲是以男性為主,電影海報仍然是潘妮洛普克魯茲在一片鮮艷的背景前,側著一
張臉,表情迷離的影像。這位女星在阿莫多瓦的形塑之下,激盪出了她獨特的個人魅力和
表演才華,也讓觀眾以更精緻的角度,欣賞她優雅美麗的五官。這兩個人的合作,幾乎開
創了阿莫多瓦電影的「新紀元」。在《破碎的擁抱》中,阿莫多瓦透過潘妮洛普克魯茲的
容顏,呈現了一種在他電影中比較少見的女性角色:紅顏薄命的美女。


這部片的主角其實是個男性,一個曾經是電影導演的編劇。電影片頭並沒有阿莫多瓦片頭
中常見的鮮艷色塊,而是潘妮洛普克魯茲隨機的黑白面部特寫,好像在做演出前的準備,
旁邊伴隨著一個男子。

電影開始的時候,這個男子(即男主角)眼睛已經瞎了,他只能透過文字、觸覺和旁人的
敘述來感受外在的世界。接下來是一場慾望、嫉妒、復仇、死亡、危情,仿若迷宮的故事
,一面進行現在的情節,一面回敘十四年前的一場車禍悲劇。女主角雷娜是個悲情女子,
她本來是個妓女,為了擺脫困境,她委身在一個具有權力財富的老男人羽翼之下,但是她
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個演員......這個故事非常複雜,每當一個新的人物出現,這個人物又
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很多很多的「秘密」一個個被揭發,彼此之間愛慾糾纏,環
環相扣,一如阿莫多瓦迷人的電影世界。


對於喜愛阿莫多瓦電影的觀眾,這會是一部非常有趣片子,因為阿莫多瓦在片中用了大量
的「引述」,不只是引述他喜愛的東西,也引述他自己。例如這位男主角導演形塑女主角
,讓她一會兒戴假髮,一會兒綁馬尾,把她整個改頭換面成一個性感女神,其實就好像是
在描述他自己電影生涯中對他鍾愛的女角的感情。男主角瞎眼之後改名字變換身分,又像
是他自己作品《欲望法則》中的情節。片中一個角色把攤了一地的撕碎照片拼湊起來,又
好像是在引述《大國民》。片中還有一個我覺得最美的畫面,是男主角的一雙手掌,撫摸
著銀幕上粗粒子、男女擁吻的慢動作畫面,男主角瞎了,當然看不見任何東西的,但是透
過這感性的觸摸,我們似乎也閉上了眼睛,內心開始悸動;這個畫面,卻讓我連想起柏格
曼的《假面》,雖然內涵差很大。片中還提到了朱爾達辛、尼可拉斯雷等等大師導演,阿
莫多瓦似乎在透過這部電影,撰寫他的「關於我」。


阿莫多瓦安排情節的許多「巧思」,也是引人入勝之處,他似乎一定要把每個小地方都弄
得很「炫」才行;例如一個男性角色不小心把搖頭丸和迷姦水一起吃下肚,然後昏倒送醫
院,嗑這些藥好像跟情節本身沒什麼大關係,但是感覺就是很「炫」(比拉肚子送醫院炫
多了)。還有一場戲是用三槍投影機放映偷拍的影像,旁邊有個唇語專家在負責「翻譯」
(因為偷拍的畫面聽不到聲音),感覺好像在看配音的默片。三槍投影機早就過時了,但
是那三個大大的圓形色燈,卻讓整個畫面「炫」了起來。這部電影彷彿一個炫目的大拼盤
,結合了喜劇、復仇劇、驚悚、戲中戲、黑色電影,也結合了阿莫多瓦的「炫」和幽默感
,以及他最怡人的鮮艷視覺色調,以及最美麗的潘妮洛普克魯茲。


這部片最最有趣(也最感人)的還是結局的戲中戲,有燃燒的床,摻了安眠藥的蕃茄汁,
以及嫉妒的女人,喜愛阿莫多瓦的朋友們,你猜到這是在引述哪一部他自己的電影嗎?


本文轉自破報
http://www.pots.com.tw/node/4110

-------------------------------------------------
入圍第6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破碎的擁抱》,由《悄悄告訴她》導演阿莫多瓦和奧斯卡
影后潘妮洛普克魯茲主演,已獲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並榮獲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音樂。
美麗煽情卻又哀傷,感人肺腑,《破碎的擁抱》將於2010年1月8日在台上映。

《銀幕日報》4星滿分,從影耗資最鉅,譽為最精緻成就
《時代雜誌》:「潘妮洛普從未如此煽情、認真、性感~」

劇情介紹

盲眼的老編劇哈利肯恩,14年前因車禍而失明,他一直不願去回想這段悲傷往事,直到有
天一名神秘男子出現找他合作,這段塵封的過去逐漸浮現…

當年哈利是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開拍新片《女孩與手提箱》,邂逅了初入影壇的女演員
莉娜(Lena)。莉娜是製片金主艾尼斯寵愛的女人,他出資助電影,一圓她想當女演員的夢,她卻
情不自禁愛上才華洋溢的導演…週旋在製片和導演之間的美麗女演員,造就了這段戀情的
悲劇命運。

遭到背叛的艾尼斯由愛生恨,決定摧毀他們的前途和這部電影,趁莉娜和哈利遠走高飛在
海邊度假時,將影片重剪強行上映…。這部蘊釀兩人愛情的《女孩與手提箱》果然惡評如
潮,而哈利和莉娜因為一場意外,再沒有機會見面…

14年後,在破碎零散的照片和畫面中,不變的只有莉娜。人們瘋狂地翻尋記憶去拼湊她、
擁有她,每個人都想要她,最後沒有人得到她,徒留下電影《女孩與手提箱》背後,交織
著愛慾、忌妒、背叛、罪惡感的那段往事…


http://www.imdb.com/title/tt09134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RPFq0ocPag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Julian Moore in Far From Heaven


認識朱莉安摩爾是從"范雅的四十二街口"開始.


在這部從契可夫劇作改編的電影裡, 許多人開始注意到這位將帝俄契可夫時代對演戲所要求的"方法演技"運用自如的美國演員, 時值一九九四年.


其實, 你一定看過她, 假設你曾是好萊塢大片"侏儸紀公園"的觀眾.但是,我相信你一定想不起她究竟在這大片裡演了什麼.


演員的魅力在科幻片裡顯不出力道, 就像朱利安摩爾這樣的演員, 不需要特技效果就可以能牽動觀眾的七情六慾.


在台灣, 雖不敢說"遠離天堂"是摩爾女士的代表作, 畢竟在"時時刻刻"那位困鎖在家庭瑣事不得志的家庭主婦, 是多數台灣觀眾真正知道摩爾女士的開始(有多少人能不好奇, 這位能和梅利史翠普與高片酬的妮可基曼同台競技的女士大名呢).


然而, 若從個人獲得的殊榮來看, "遠離天堂"雖然不是第一部讓摩爾提名與獲獎的電影(她的個人第一次得獎就是范雅的四十二街口), 卻是她個人從影至今獲獎數量最多的一片. 憑著該片, 她獲得了十八座各大影展最佳女主角. 這一年, 二零零二年,摩爾和尼可基曼雙雙入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但"遠離天堂"並不會寂寞. 一樣是少婦角色, 時時刻刻裡的羅拉是生活節奏一成不變的主婦, 遠離天堂裡的凱西則是上流階級的貴婦.


從事金融經理人的丈夫讓凱西生活無憂, 但她不是無所事事的名媛. 在五零年代的美國社會裡, 凱西扮演的主婦是模範中產階級的女性代表: 持家, 規劃派對, 接送小孩, 參加社區藝文事務, 帶領家僕, 說的一口完美的社交對話, 最重要也最特別的是,在種族議題究竟是禁忌的年代, 凱西支持黑人平權運動, 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一切看似天堂, 直到凱西撞見丈夫的同性性傾向.於是, 天堂越來越遠. 家中的黑人園丁雷蒙此時成了精神支柱,但社交界的流言流語也侵襲而來.當夫妻終究無法以醫療(那年頭是以疾病思維"治療"同性戀)對抗性傾向, 先生選擇和幼齒的少年同居, 凱西也漸漸瞭解, 愛可能跨越性別, 也可能衝破階級....天堂, 似乎又近了一些.


摩爾女士驚豔的演出, 首先體現在展現出一個教養良好的形象, 一個會將各種場合所需的話說的恰到好處的仕女,包括她教訓兒女的用詞. 極注重日常話語, 不容許言詞出醜, 想必是個極為內蘊/壓抑的人吧.


如果這層塑造角色的推論是正確的,摩爾女士應該也掌握了凱西的內蘊.


當凱西看見丈夫吻了男人那一幕, 她沒大喊出來沒叫出來; 摩爾女士只是張了嘴, 而且是小角度的開啟雙唇, 頭偏了過去, 指尖點了點唇,還能目送著先生偷情的男人從面前閃過. 呆若木雞該是最好的形容.


內蘊的另一面就是壓抑.


當凱西確定即將離婚之後, 摩爾女士在車站目送黑人園丁雷蒙搭上南下的列車, 兩人在眼神中互祝對方.行禮如儀的淑女教養遇上種族階級的社會壓力, 摩爾女士選擇以欲言又止的雙唇與轉身的背影為凱西寫下註解.


二零零九年,朱莉安摩爾再次接演了同性戀身邊的女人一角. 在"摯愛無盡"(A single Man)裡, 摩爾女士則成為同志的密友. 相信一如在"時時刻刻"和"遠離天堂"裡皆是主婦,卻綻放不同光芒, 摩爾女士也將在"摯"片中, 呈現不同於"遠離天堂",展現另一種同性戀者身邊女性的角色深度與力量.